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目录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目录
  • [摘要]目录
  • 全文[ PDF 106.0 MB ] 2014.1(1):0-0  共有 5565 人次浏览
  • 主编寄语
  • [摘要]主编寄语
  • 全文[ PDF 157.0 MB ] 2014.1(1):0-0  共有 5088 人次浏览
  • 编者前言
  • [摘要]编者前言
  • 全文[ PDF 104.0 MB ] 2014.2(1):0-0  共有 4948 人次浏览
  • 目录
  • [摘要]目录
  • 全文[ PDF 97.0 MB ] 2014.2(1):0-0  共有 5375 人次浏览
  • 编者前言
  • [摘要]编者前言
  • 全文[ PDF 104.0 MB ] 2014.3(1):0-0  共有 4950 人次浏览
  • 目录
  • [摘要]目录
  • 全文[ PDF 99.0 MB ] 2014.3(1):0-0  共有 5537 人次浏览
  • 编者前言
  • [摘要]编者前言
  • 全文[ PDF 104.0 MB ] 2014.4(1):0-0  共有 4961 人次浏览
  • 目录
  • [摘要]目录
  • 全文[ PDF 100.0 MB ] 2014.4(1):0-0  共有 5539 人次浏览
  • 总目录
  • [摘要]总目录
  • 全文[ PDF 270.0 MB ] 2014.4(1):0-0  共有 5458 人次浏览
  • 从《联合国宪章》第2(4)条的解释来看人道干涉的法律依据一一基于...
  • [摘要]人道干涉是否存在相应的法律基础,涉及到其合法性问题,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就人道干涉的条约基础而言,如何解释《联合国宪章》第2(4)条是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从宪章的准备资料,还是从大会和安理会有关本条的解释与适用过程来看,围绕人道干涉是否符合该条规定,都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从今后的国际法发展趋势来看,强化对宪章第2(4)条的扩张解释以为人道干涉提供合法性基础,似乎并非不可能。中国学者有必要注意到此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人道干涉的合法性问题。
  • 宋 杰
  • 全文[ PDF 1813.0 MB ] 2014.4(1):5-21  共有 5023 人次浏览
  • 论防空识别区与国际法
  • [摘要]划设防空识别区,是主权国家行使自卫权、维护国防安全而单方面采取的必要措施之一。国际法上目前并不存在关于防空识别区的统一定义。任何防空识别区只要不妨碍空中航行自由、过境通行权和群岛海道通过权,就与国际法是相容的。中国设立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同时,国家通过防空识别区维护国防安全时,应将国防安全与空中交通安全相统一,避免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
  • 刘伟民
  • 全文[ PDF 1195.0 MB ] 2014.3(1):5-15  共有 6003 人次浏览
  • 由《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论“菲律宾诉中国案”仲裁法庭之管辖权问题
  • [摘要]《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于2002年11月4日签署的一份重要文件。该《宣言》是否构成国际法上的“协议”,菲律宾提出南海仲裁的作法是否违背该《宣言》中的约定与承诺,应该是仲裁法庭考量“菲律宾诉中国案”之管辖权问题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所“同意”签署的兼具政治与法律性质的文件,该《宣言》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80条与第281条所指的协议的一种,具有约束力。据此,菲律宾有义务按照《宣言》第4段之要求履行通过“友好磋商与协商”来处理南海争端的承诺,其提出仲裁的作法严重违反中国与东盟国家自签署《宣言》后十几年来的集体承诺,违反国际法有关“禁反言”和“诚信”之原则。
  • 宋燕辉
  • 全文[ PDF 3131.0 MB ] 2014.2(1):5-32  共有 5383 人次浏览
  • 论琉球在国际法上的地位&nb...
  • [摘要]在历史上,琉球曾是中国的藩属国,1879年“琉球处分”的效力之争是琉球地位成为问题的最早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琉球作为“敌国领土”从日本剥离,进一步被《旧金山和约》规定为“潜在的托管领土”,其法律地位并未确定。之后,因为美国依据《琉球与大东群岛协定》对日本进行“施政权让与”的无效性,日本目前对琉球的管理亦缺乏合法依据,不能据此对琉球拥有主权。鉴于琉球在国际法上存在领土地位不确定的问题,其地位的最终处理,有必要按照国际法回归《联合国宪章》框架下的多边处理机制。
  • 罗欢欣
  • 全文[ PDF 3288.0 MB ] 2014.1(1):5-21  共有 6492 人次浏览
  • 论联合国“三重”理事会——以改革中的人权理事会为视角
  • [摘要]2006年成立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已经与原有的安理会、经社理事会一起初步形成了与《联合国宪章》的“三重”宗旨即“和平与安全、发展、人权”相吻合的“三重”理事会。“三重”理事会的形成是近年来联合国改革新路径的目标,体现了健全的国际法治理念。充分实现“三重”理事会的理想目标,关键在于改革中的人权理事会能否最终成为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之一。“三重性”的概念源于古罗马私法,并渗透于现代西方法治,也深深影响了格劳秀斯、康德等创立和发展的国际法理论及实证国际法体系。联合国的创建虽然体现了健全的国际法治理念,但因受制于历史条件而难以构建和平时期应有的健全法治体系。尽管联合国改革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但是,人类社会走向健全国际法治的步伐不会停止。
  • 张乃根
  • 全文[ PDF 1860.0 MB ] 2014.3(1):16-28  共有 5252 人次浏览
  • 试论航行自由的历史演进
  • [摘要]格劳秀斯在17世纪初提出的航行自由理念,结束了长久以来的海洋割据和垄断局面,开辟了海上航行的新格局。第二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是发展航行自由概念的又一重要契机。在传承航行自由核心理念的基础上,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一步完善了航行自由制度:最终确认了内陆国的航行自由;将主权水域中的航行权由单一的无害通过权扩充至无害通过权、过境通行权、群岛海道通过权三类;从公海航行自由中衍生出专属经济区中的航行自由这一新型制度,还对原有的公海航行自由进行了“量”和“质”的压缩。届此,航行自由已经发展成为以公海航行自由和国家管辖水域中的航行自由为内容的综合性制度。
  • 张小奕
  • 全文[ PDF 1638.0 MB ] 2014.4(1):22-34  共有 5078 人次浏览
  • 国际法院海洋划界的新实践——2014年秘鲁诉智利案评析
  • [摘要]2014年1月27日国际法院就秘鲁和智利两国间海洋划界纠纷作出裁决,这是首宗国际法院认定当事国间存在默示海洋协议的案件,也是国际法院史无前例地在距离两国海岸80海里处用等距离划界方法划分两国剩余海洋边界的案件。审理该案的法官们对有关默示协议和采用等距离划界方法的两项裁定内容意见明显分歧。由于本案裁决突破了以往国际司法实践所树立的证明默示协议的高标准,同时反映了国际法院在通常情况下仍坚持采用三步划界方法以确保海洋划界确定性与可预期性,对未来海洋划界的司法实践和国家实践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 黄瑶廖雪霞*
  • 全文[ PDF 2418.0 MB ] 2014.1(1):29-48  共有 6370 人次浏览
  • 关于“双反”问题的中美法律博弈
  • [摘要]中国诉美国反补贴反倾销措施案源于美国商务部对来自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进口产品适用反补贴税的问题。中国分别在美国国内法院和WTO争端解决机构挑战美国涉嫌“双重救济”的做法。美国国内法院根据“雪佛龙学说”的法律推理作出了支持中国的判决,但美国国会随后通过了《关税法修正案》并使之“追溯适用”,否定了美国法院判决。中国将《关税法修正案》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但由于专家组在认定事实方面的不足,WTO上诉机构无法完成法律分析,未能明确宣布美国《关税法修正案》违反WTO法律规则。关键词:
  • 徐程锦顾宾
  • 全文[ PDF 1410.0 MB ] 2014.3(1):31-43  共有 5321 人次浏览
  • 试论历史性权利的构成要件
  • [摘要]历史性权利是一个国际法问题。本文从历史性权利的主体、客体、他体(即第三方)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角度,分析和论证了历史性权利的构成要件。本文认为,历史性权利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具有唯一性;权利主张国所主张权利的特定海域,包括其中的资源,是历史性权利的客体;作为主体“相对人”的其他国家(或国际社会),构成历史性权利的他体(第三方);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利益、国防安全、文化和宗教等因素对历史性权利的构成也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 贾宇
  • 全文[ PDF 1773.0 MB ] 2014.2(1):33-48  共有 5143 人次浏览
  • 残疾人权利公约》国家实施和监测机制初探
  • [摘要]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第33条规定了“国家实施与监测”机制。该机制对缔约国应如何在国内层面落实《公约》作出了实体性规定,体现了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与进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委托人权高专办就如何实施和监测《公约》进行了专门研究,人权高专办的《专题研究》可被视为联合国内部关于《公约》第33条的“官方”指南。不少国家的人权机构、民间组织和学者也开始着手研究《公约》的实施和监督条款以推动国内落实。中国在保障残疾人权利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在独立监测机制方面与《公约》第33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行政组织安排调整,考虑设立相关的独立监督实体,鼓励残障社群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参与。
  • 李敬高媛
  • 全文[ PDF 1553.0 MB ] 2014.4(1):35-47  共有 4904 人次浏览
  • 《中国人世议定书》解释:逻辑自洽性有可能吗?
  • [摘要]日前,中国卷入的两起WTO争端案件——中国原材料案和中国稀土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这两个案件中,争议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国入世议定书》与WTO协议的关系问题。对此,笔者将自洽性理论引入条约解释,并结合如下两个问题验证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有关“入世议定书”解释的相关结论的逻辑自洽性:(1)“入世议定书”中所列义务的可强制实施性——其与争端解决机制的关系问题;(2)“入世议定书”与相关WTO协议的关系。
  • 孔庆江 郭帅
  • 全文[ PDF 1363.0 MB ] 2014.3(1):44-56  共有 5139 人次浏览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