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目录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95.0 MB ] 2020.1(7):0-0  共有 4721 人次浏览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193.0 MB ] 2020.2(7):0-0  共有 4819 人次浏览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140.0 MB ] 2020.3(7):0-0  共有 3790 人次浏览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0.0 MB ] 2020.4(7):0-0  共有 3634 人次浏览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216.0 MB ] 2020.5(7):0-0  共有 3593 人次浏览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228.0 MB ] 2020.6(7):0-0  共有 3408 人次浏览
  • 从国际法上看引渡第三国国民问题
  • [摘要]摘要:从学界对引渡第三国国民问题的看法、国家间引渡条约相关实践、有关引渡事项的国内法实践和适用于第三国与引渡当事双方的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国际法学界对引渡第三国国民问题尚未形成统一和确定认识。实践中存在着或存在过对第三国权利予以适当顾及的一定数量的引渡条约和国内相关立法,尚不存在引渡当事双方可无视第三国权利的一般性的条约实践,这也不是各国国内法的普遍实践,也未得到国际法理论上的支持,因而认为就此已形成习惯国际法规则为时尚早。其国民成为他国间引渡对象的第三国,基于习惯国际法和有关条约的相关规定享有若干权利。
  • 李永胜
  • 全文[ PDF 2403.0 MB ] 2020.6(7):0-0  共有 4095 人次浏览
  • 关于WTO未来的若干国际法问题
  • [摘要]摘要:WTO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考虑到其危机根源及其国际关系背景,有关WTO未来的国际法问题值得探讨。首先是条约法相关问题,其次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法问题,最后是国际组织法问题。根据WTO的规则体系和争端解决机制以及组织改革的趋势,中国有必要认清自身的特殊地位,支持将现有多边贸易规则和临时上诉仲裁安排作为维系WTO多边贸易体制存续的纽带,通过多边框架下诸边协定推进制定新的规则,坚持该组织未来的改革应朝着《联合国宪章》的制度包容性原则方向前进。
  • 张乃根
  • 全文[ PDF 2157.0 MB ] 2020.5(7):0-0  共有 3852 人次浏览
  • COVID-19全球疫情的挑战、反思与展望——以意大利为视角的观...
  • [摘要]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蔓延对各国及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诸国应对全球疫情的不利局面显示了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脆弱性,反映了区域乃至全球层面缺乏紧密协同与有效合作的困境。为应对COVID-19,意大利和中国采取了两类特征鲜明的策略,其共同点在于重视疫情的潜在破坏性,积极采取全面的应对措施。本次疫情暴露了意大利公共卫生治理的体制性短板,揭示了欧盟框架下危机应对机制的历史分歧和现实局限。鉴于全球疫情的灾难性影响,应当重新审视和反思国内及国际社会赖以建立和运转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推动必要的观念转变和改革进程。全球疫情凸显了区域和全球层面的既有冲突,提出了创新现有全球和区域治理的迫切需求,同时也为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提供了契机。
  • 司芙兰 法比奥·马尔切利(著),李将(译)
  • 全文[ PDF 2964.0 MB ] 2020.4(7):0-0  共有 4234 人次浏览
  • 专题:全国政协“建设高素质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双周协商座谈会...
  • [摘要]编者按:2020年4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第34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汪洋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是一个需要也一定能够产生大批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时代。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立足国情、服务大局,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与会委员和专家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外法治工作不断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为促进我国对外开放、维护海外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存在不能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和日益多元化涉外法律服务需求的现象。12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政策支持、教育培养、国际合作等建言咨政。本刊刊发座谈会中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所发文稿经作者改动或者补充,编排按照发言顺序。
  • 王贵国、高燕、黄进、黄惠康、张海文
  • 全文[ PDF 2882.0 MB ] 2020.3(7):0-0  共有 3986 人次浏览
  • 《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协定》缔约方的基本权利义务研究——兼评国际法院...
  • [摘要]摘要:为克服无条约情况下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不确定性,中美两国间缔结了刑事司法协助协定,设立了相互提供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权利与义务。协定内容也同时包含了可免除协助义务的各种情形,包括“根本利益例外”条款。关于由哪一方判断、由何机关判断、依何标准判断“根本利益例外”以及银行秘密和死刑案件能否适用“根本利益例外”等问题,需要对中美协定、相关国内法及国际实践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如果被请求方拒绝刑事司法协助,须向请求方说明理由,以便双方探寻剩余合作空间,并在一方拒绝就特殊个案提供协助后,确保双方仍能继续合作、照常履约。关键词: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协助义务拒绝协助说明理由
  • 孙昂
  • 全文[ PDF 1080.0 MB ] 2020.2(7):0-0  共有 4655 人次浏览
  • 论进一步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
  • [摘要]摘要: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就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作出决定,其中明确提到“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决定中相关内容的重要意义可与1978年邓小平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相提并论,对国际法学界是极大的鼓舞。中国国际法学与改革开放同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走向繁荣,并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国际法研究与运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新型国家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国际法研究和运用有新的任务与方向。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国际法研究和运用,首先要加强国际法教学,为培养涉外法律人才奠定基础,特别是要关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区别,设置国际法学为一级学科;其次要加强国际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国际法的作用,特别是建立涉外工作法务制度,提升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最后还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加强国际法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柳华文
  • 全文[ PDF 1598.0 MB ] 2020.1(7):0-0  共有 4630 人次浏览
  • 遏制恐怖分子跨国流动的预防性法律机制研究
  • [摘要]摘要:外国恐怖主义作战人员现象及其嬗变使各国面临国际恐怖主义的跨国流动性以及暴力危害性升级的挑战。联合国安理会第2178(2014)号决议作为因应恐怖主义活动流动性问题的靶向性机制,将人员跨国流动规范融入国际反恐领域,搭建起两者关系交互的“结构性”安全框架。遏制恐怖分子跨国流动的预防性法律机制包含三大进路:基于“法法衔接”方法构筑总体安全战略,实施边境管控阻断恐怖分子的跨国流动,将人员跨国流动行为纳入可罚性的犯罪预备行为范畴。由于国家扩大或更积极地行使预防恐怖主义的行政权与刑罚权,在维护国家安全与保护个人基本权利之间形成对垒。预防性机制不应是国家安全政策的非理性扩张与反恐工具性价值取向的膨胀,须遵从法治并恪守国际人权标准的边界。
  • 郝鲁怡
  • 全文[ PDF 2403.0 MB ] 2020.1(7):0-0  共有 4137 人次浏览
  • 论国家官员外国刑事属事豁免权——以卡舒吉事件为视角
  • [摘要]摘要:卡舒吉事件触及到了国际法关于领事豁免权和外国官员属事豁免权的一些争议性问题。前者的难点在于执行职务过程中附带行为的性质认定。鉴于豁免权的“功能性”特征,判断关键应当在于附带行为和被执行职务之间的关系,而非行为本身的严重性。后者的认定则要区分行为发生地:当一项公务行为发生在法院地国时,该国对外国官员执行公务资格的认可是豁免权的必要前提条件;而当该行为发生在法院地国以外时,即使其涉嫌国际罪行,豁免权也应当被承认。
  • 史新祥
  • 全文[ PDF 856.0 MB ] 2020.2(7):0-0  共有 4603 人次浏览
  • “巴勒斯坦诉美国使馆迁移案”的国际法研究
  • [摘要]摘要: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和美国就迁馆行为的正当性展开法律上的博弈。巴勒斯坦在国际法院起诉美国,该案件在实体和程序上都存在极大争议。从国际法院诉讼主体资格的要求方面来看,巴勒斯坦在本案件中具有诉讼主体地位;从美国退约行为对本案不产生效力方面来看,国际法院对案件拥有管辖权。美国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关系的干预以及单方面迁馆及退约行为构成对国际秩序的破坏,违反国际法。双方应当采取协商、诉讼等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 管建强、王云洲
  • 全文[ PDF 1906.0 MB ] 2020.3(7):0-0  共有 5340 人次浏览
  • 疫情防控措施对人权的限制——基于国际人权标准的认识
  • [摘要]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国家为防控疫情而采取的措施,将限制许多人权如迁徙自由、人身自由、隐私权利、集会自由和结社自由、工会权利、宗教权利和少数者权利、工作权及与工作相关的权利、家庭权利和儿童权利、表达自由、受教育权利和文化权利的享有和行使。国际人权标准允许国家为了公共卫生的理由,在疫情期间限制甚至克减这些权利。同时,国家应当合理平衡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将保障人权作为检测这些措施的首要标准,保证所采取的限制人权的措施不超过法律允许的限度。
  • 孙世彦
  • 全文[ PDF 1656.0 MB ] 2020.4(7):0-0  共有 4242 人次浏览
  • 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侵权责任与司法豁免:对立与破解
  • [摘要]摘要:因联合国维和部队侵权行为导致的“第三方”损害所引发的争端时有发生。美国法院近几年审理了两起针对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在海地引起霍乱病毒全国性大爆发的集体诉讼。尽管美国法院的裁判符合美国国内法和相关国际法的规定,但联合国的司法豁免与第三方诉诸法律和有效法律救济的权利之间显然存在严重的“对立”。这反映出当前国际组织豁免问题在国际法和国内法问题上的深层机制性不足。因此,充分考虑与联合国、联合国会员国和个人三方的关系有关的政策因素,选择对于既有制度进行最小调整的改革策略,这一现状才能得到有效的改变。例如,可以在《联合国外交特权及豁免公约》框架内弱化司法豁免的“绝对性”或强化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的作用。在豁免法律制度的框架以外,还存在一种更加彻底的改革思路,比如建立一个常设的、独立于联合国及其会员国的专门法庭。
  • 田立
  • 全文[ PDF 2409.0 MB ] 2020.5(7):0-0  共有 3939 人次浏览
  • “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与国际法院的管辖——以“冈比亚诉缅甸违反...
  • [摘要]摘要:2019年11月,冈比亚在国际法院起诉缅甸违反《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该案是国际法院历史上首次由一国在自身利益未受侵害或特别影响的情况下,通过诉诸“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概念援引他国国家责任的案件。产生自国际法院司法实践的“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概念在适用中仍然不乏争议,焦点在于,该概念可否突破国际法院管辖规则的限制,使国家在与争端主题无直接关联的情况下援引他国的国家责任。国际法院目前并未厘清“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这一概念的适用前提、法律依据与适用范围等问题。该概念在国际法院程序中的适用可能引发国际法上的“滥诉”。
  • 廖雪霞
  • 全文[ PDF 1871.0 MB ] 2020.6(7):0-0  共有 4966 人次浏览
  • 拒签和约之后:和平解决山东悬案的国际法预案
  • [摘要]摘要:一般认为,1919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署对德和约使得山东问题成为山东悬案,该问题直到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期间中日在英美的调停下签署《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才得以解决。事实上,在巴黎和会结束到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北洋政府的相关举措对于顺利解决山东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北洋政府于外交部下特别成立和约研究会,深入分析了中日之间就山东问题的条约争议,研讨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3种国际法预案,即提交国际联盟讨论、提请海牙法庭仲裁和选择第三国调停。这些预案既符合国际国内的实际形势,又遵从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的发展趋势,使得山东问题向可控的、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是观察一战前后中国参与国际法秩序建构的不容忽视的内部视角。
  • 颜丽媛
  • 全文[ PDF 1863.0 MB ] 2020.5(7):0-0  共有 3944 人次浏览
  • 司法实践视角下的跨国商业贿赂域外管辖——兼论我国域外管辖制度的完...
  • [摘要]摘要:《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经合组织反贿赂公约》等国际条约都规定缔约方应当合理确立对跨国商业贿赂的域外管辖权。跨国商业贿赂域外管辖主要源于国际法上的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管辖原则,管辖模式包括有限域外管辖和综合域外管辖。随着各国纷纷扩大管辖权,域外管辖往往造成管辖权冲突,这就需要加强自我限制和国际协调。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全球经贸大国,应当在国际法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管辖规则,进一步完善跨国商业贿赂域外管辖制度。
  • 冉刚
  • 全文[ PDF 2239.0 MB ] 2020.6(7):0-0  共有 3647 人次浏览
 1  2  3